播放進度
舊社(老舊的舊,社區的社)這個名詞是日本時期開始使用的,意指原住民早期部落的居住地,這些因為部落人群遷移而被遺留下來的舊社,往往隱沒在深山野嶺的荒煙蔓草裡。
1980年代左右,臺灣的考古學者開始正式調查舊社,他們透過研究部落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而製造的物質文化、也透過查找文獻、深入部落觀察或訪談收集記錄,以及蒐集部落的口述歷史等等資料,來理解早期原住民的生活、遷移的過程和社會組織。後來又加入空拍、3D掃描等現代科技的輔助,讓舊社的聚落空間和地理上面相關的資訊,例如地質、氣候、氣溫、動植物的分布等等整合在一起,讓舊社的紀錄更加完整。
展示區以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的高士舊社為例。這個舊社有大量的石板屋遺跡,在部落耆老講述的口傳記憶裡,這個舊社名字的意思是「鑿石板的工具」,是五、六百年前族人遷移到恆春半島建立的第一個聚落。學者推論,這個舊社的居民是從北方來的人群,也有部分來自東部的人群。但是部落口傳的說法裡,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家族,對於這個舊社遷移的記憶有不同的說法,顯示現代族人和史前時代祖先之間連結的斷裂。
展示區現場用投影方式,播放牡丹鄉高士村這個石板屋舊社的斷垣殘壁、一層層堆積的石板散布在山林間的影像、日據時期在高士部落建立的神社影像,也有訪問高士部落耆老、社區發展協會秘書和考古學者等人的影片。從他們的訪談裡,可以看見多方人士如何述說和試著追尋舊社斷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