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璉的土地上曾經住了誰?

語音導覽

播放進度

五百年前的臺灣東部是什麼樣貌呢?觀眾左邊的展示枱上陳列了幾件在水璉遺址發現的陶罐、陶瓶、陶煙斗等等,後方有幾個象徵水璉遺址居民的造形層板,特別的是,這些畫出來的水璉遺址居民,頭上都頂著一種大型陶罐,陶罐兩邊有凸出的把手。

水璉遺址(流水的水,璉是連續的連加上斜玉旁)位在花蓮壽豐鄉的水璉村,是海岸山脈和太平洋之間的河谷盆地。考古學者推測水璉遺址的居民活躍在距離今天三百到七百年前,是臺灣東部海岸山脈以東、在鐵器時代最後階段的人群。

但是水璉遺址的居民究竟是哪一個族群,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水璉遺址發掘出將近十一萬件的陶器,其中一些陶器的外形風格,很像文獻紀錄裡南勢阿美族使用的陶器(南邊的南、姿勢的勢)。南勢阿美族,是臺灣東部居住區域最北邊的一群阿美族人,現在也稱為北部阿美族。

另外,水璉遺址還發現了許多不是本地生產的玻璃、瑪瑙、瓷器和比較硬的硬陶器等等,顯示它和外界有密切互動。

從出土的文物、文獻、原住民的口傳資料來看,水璉遺址應該和奇萊平原(也就是現在花蓮市一帶)居住的族群有關。而從前被列為阿美族一支的撒奇萊雅人,2007年從阿美族劃分出來,正名為撒奇萊雅族,他們從前的居住地就是奇萊平原。

水璉遺址的居民究竟是阿美族?撒奇萊雅族?還是其它族群的祖先?在考古上還有討論空間,但是我們可以從這樣的討論裡,看見當時人群的多元性和互動關係,並且影響了後來的族群對這片土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