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器時代:技術的躍進

語音導覽

播放進度

臺灣史前史廳的第五個主題是鐵器時代。大約二千五百年前,臺灣東部地區的人群開始使用鐵器,是臺灣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地方。

考古學家在臺東太麻里的舊香蘭遺址(新舊的舊,芳香的香,蘭花的蘭)找到一些用來製作金屬工具的鑄造模具(模型的模,器具的具)。

舊香蘭遺址的模具是用比較細軟的砂岩雕刻成的,外形接近寬扁的四方體。最大的一件模具大約是長10公分,寬7公分,厚度不到5公分,尺寸不大。研究人員從模具的特徵判斷,這些模具可能是用來鑄造小型的青銅刀柄、銅鈴以及戴在耳朵的裝飾品等等。

此外,舊香蘭遺址還發現了鐵渣,以及玻璃材料和半成品,證明了當時的臺灣人群已經能掌握高溫的工藝技術。雖然有些高溫工藝的材料是臺灣沒有的,卻有可能是透過和臺灣以外的地方貿易取得原料。

臺灣北部和東部一些其他地方也有鐵器時代類似的高溫工藝遺跡,顯示當時製作高溫工藝的技術在島內流傳。

展覽室中央有一個舊香蘭遺址鑄造模具的放大模型。它的尺寸比一個人還高,包括兩片模具和中間被鑄造的青銅刀柄。觀眾可以從兩片模具中間大約1公尺寬的通道穿過,近距離觀察中央立體的青銅刀柄模型。

這個青銅刀柄的圖樣,是一個上半身的人形,因為圖案和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青銅刀柄圖樣很相似。也讓考古學家重新思考史前時代或原住民文化中的青銅器,可能是臺灣本土的器物,而不是舶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