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進度
陶器是考古學研究史前人類重要的主題。展示區裡有一個史前人燒製陶器的擬真場景,呈現出陶器製作的幾個流程。
一個真人尺寸的史前人正舉起一團有黏性的土,像要往地上摔打,這是在練土(練習的練,泥土的土)。透過摔打和像揉麵的動作,可以去除陶土裡面的空氣,避免燒出有氣泡的陶器。史前人們常在陶土裡面加上磨成粉的岩石碎屑、砂礫或者貝殼等等材料,來加強陶土穩固的程度,也能避免陶器在燒製過程中破裂。
接下來是製作陶器。早期的史前人用手捏陶,他們把陶土搓成長條形的泥條,然後用泥條先盤成一圈,再往上一圈一圈疊起來,形成陶甕、陶罐或陶瓶等等中空容器的形狀,或是把泥片接在一起,捏成容器的外觀。接著,他們拿小型的板子(叫做陶拍,拍打的拍),慢慢拍打泥胚塑形。擬真場景裡,就有一個史前人握著陶拍正在拍打陶罐的泥胚。另一個人拿著像竹籤的工具,在陶器表面刻劃細緻的紋飾。
擬真場景還有2個人在燒製陶器,他們面前的地上有一個淺坑,裡面堆著一些燒好的陶器和燃燒完的餘燼。其中一個人端著一個燒好的陶瓶,另一個人正拿著一根長竿伸進坑裡,像要撥開灰燼。
二千多年前的人們就擁有燒出灰黑色陶器的技術。製陶的擬真場景裡面,和旁邊的展示櫃裡,都有這種灰黑色的黑陶。當時臺灣西部流行黑陶,其它地區則仍然是紅陶的天下。陶器燒成紅色或黑色,是陶土裡面的鐵離子和氧氣的化學反應所決定的。鐵離子獲得充份的氧氣,會燒出紅陶。燒製陶器的最後階段如果加上溼的材料、蓋起來悶燒,因為燃料缺少氧氣,陶土裡面的鐵離子就會釋放部份攜帶的氧氣,幫助燃燒。鐵離子還原變成黑色,於是就燒出了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