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四不像模型

語音導覽

播放進度

這是化石動物模型的展示區。膝蓋高度的展示平台上,有一隻梅氏四不像的模型(梅花的梅,姓氏的氏),這是一種冰河時期出現在臺灣的動物。

「四不像」,其實是麋鹿的俗稱;表示它的外型分別有四種不同動物的特徵,卻又不像這四種動物,所以叫它四不像。四不像的頭部長得像馬,頭上的角像鹿,四肢的蹄子像牛,尾巴卻像驢子。

這隻梅氏四不像的身長大約是1.6公尺,像成人雙手張開那麼長,頭部的高度大概到成年人的胸口。它的四肢細長,尾巴大約有30-40公分,頭上一對巨大的犄角有成人手臂長,形狀像分岔的樹枝。

模型前面的展示架上,有一個可以觸摸的化石模型,是梅氏四不像的頭骨碎片。這個化石模型比拳頭大,頭頂左右兩側各有一塊比50元硬幣大一點的圓柱切面,是鹿角生長的位置。

這個梅氏四不像的化石是在台南菜寮溪發現的。臺灣在澎湖海溝、臺南菜寮溪和恆春四溝發現許多生活在陸地的大型哺乳動物化石,這些動物已經滅絕,只留下化石證明它們曾經存在。

根據地質學者的研究,臺灣與亞洲大陸形成陸橋的最早時間可以推算到90萬年前,以10萬年為週期的冰河期間,海水水面可以下降100多公尺。因此造成臺灣海峽形成大範圍的草原和沼澤溼地,吸引原來在亞洲大陸北方的動物群遷移到溫暖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