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板塊運動

語音導覽

播放進度

這是說明「全球板塊運動」的展示區。地球表面,其實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板塊組成的。它們有點像拼圖,拼在地球的表面。目前全球主要有7大板塊:包括太平洋、歐亞、非洲、南美洲、北美州、印澳和南極等。太平洋板塊是最大的,我們臺灣是在歐亞大陸板塊上。

2億年以前,所有板塊原本是合在一起的,稱為盤古大陸。不過,這些板塊一直都在移動,只是速度很慢,經過幾億年,才形成今天世界地圖上分散的樣子。展示區一塊長長的展示板上就有5張圖片,呈現幾億年來地球表面板塊移動的過程,以及未來全球板塊位置可能的改變。

板塊移動的速度,和指甲生長的速度差不多,我們不容易有感覺。但是,板塊移動的時候,彼此之間會碰撞、擠壓或分離,這些都會造成地形的變化。臺灣島就是因為夾在幾個不同的板塊之間,被板塊移動的力量「擠」出來的。

大地構造的改變需要很漫長的時間。臺灣原本是在海底下,因為板塊運動,中央山脈最先被擠出了海面,陸地被持續抬高,後來形成了雪山山脈,最後,在大約三百萬年前,臺灣東南邊的火山島弧撞向歐亞大陸,變成東部的海岸山脈,形成了我們認識的臺灣島。

目前,臺灣島東部的海岸山脈仍然以每年6到13公分的速度移動。花東縱谷就是因為它在板塊的邊界,許多斷掉的岩層受到板塊移動的持續擠壓,所以常常發生地震,也是世界上研究地球板塊很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