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螺化石

語音導覽

播放進度

展示架上擺著兩個鸚鵡螺化石,每顆的尺寸比五指張開的手掌大一些,看起來像厚實的圓餅。它們的年紀大概有兩千五百萬年,顏色像石頭的灰褐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幾條很大的裂痕。

這種化石保存的是鸚鵡螺的貝殼。因為鸚鵡螺的外殼圓弧又光滑,看起來像鸚鵡彎彎的大嘴,所以叫做鸚鵡螺。它的貝殼結構,就像把一條管子捲成螺旋形,愈靠近開口,管子直徑越大。這裡展示的鸚鵡螺化石開口,就大約有四隻手指寬。當您握緊拳頭,食指和拇指彎曲形成的圓圈,也很接近鸚鵡螺的螺旋造型。

在鸚鵡螺的貝殼裡,有一格一格、排列整齊的氣室(空氣的氣,教室的室),藉著控制空氣進出貝殼,鸚鵡螺可以讓自己在海水裡上下沉浮。這也是人類發明潛水艇的靈感來源。

鸚鵡螺到今天依然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一帶。幾億年來,它們的外型和習性都沒有太大變化,所以被叫做「活化石」。

這兩個鸚鵡螺化石擺在象徵中央山脈的展覽區,因為它們是在南投中寮的山上發現的。鸚鵡螺是海洋生物,它們的化石怎麼會出現在山上呢?原來,鸚鵡螺死亡以後沈落海底,殼體被泥沙掩埋,漸漸變成化石。後來岩層從海底升起變成陸地。我們在山上發現原來生活在海洋的生物化石,可以證明這裡原來是海洋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