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輪在早期的台灣考古和有肩單石、有槽單石一起被視為花東海岸麒麟文化的主要出土物。在東海岸這類器物主要以凝灰岩製作,因形狀似現代的車輪,所以被稱為石輪。至於其功能有學者認為是儀式用的器物,也有研究者認為是防鼠板,但也有推測是房屋柱基者。80'年代的卑南遺址的發掘也從住屋結構中出土少量類似的標本,但因使用板岩及片岩製作,形狀扁薄,與麒麟文化石輪的厚重特徵不同,因此並未被與麒麟文化做連結,而只被視為是高架穀倉用來防鼠的「防鼠板」。90'年代後的台灣考古,在花東縱谷也陸續發現以片岩和板岩製作的石輪,同時也一起發現以片岩及板岩等變質岩製作的有肩單石及有槽單石。台灣考古學界目前將出土這組器物的文化稱為縱谷類型麒麟文化或縱谷類型巨石文化。卑南遺址出土的石輪很明顯也屬於縱谷巨石文化的元素之一。防鼠板或許仍是其功能,但器物的形制特徵已經和花東縱谷的巨石文化產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