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

卑南遺址的史前文化大部分屬於新石器時代,所以這遺址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使用石頭製作工具的階段,就算進入鐵器時代的三和文化階段,生活中仍大量使用石質的工具。卑南遺址地處海岸山脈與花東縱谷末端的交會點,因此遺址中出土的石器材質包含了來自海岸山脈及中央山脈的資源。來自海岸山脈的石材包括變質砂岩、變質基性岩(西瓜石)、砂岩及凝灰岩等。變質砂岩在花東海岸普遍被當作打製石斧及石錘的材料。變質基性岩是製作石錛的重要材料,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富山文化就開始大量製作,並一直持續到三和文化早期都仍在使用,這類器物廣泛的分布在台灣各地史前遺址,卑南遺址其中的主要分布區。砂岩在卑南遺址主要被當作砥石,凝灰岩則是製作石臼與單石的材料。

中央山脈屬於變質岩區,石材的主要特徵是多成片狀。常被使用的材料包括板岩、片岩、片狀砂岩、千枚岩及閃玉等。板岩是被廣泛使用的材料,包括箭頭、矛頭、石刀、石鐮、石板棺、石針、網墜等器物都會使用這材質。片岩及片狀砂岩多被用來製作大型石器,如石柱、單石、石輪等。也會被當作砥石、打製石斧的材料,千枚岩是製作石杵的主要材料,閃玉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被重視,被史前人廣泛的用來製作錛、鑿、矛、鏃等工具及環、玦、項鍊及墜飾裝飾品,卑南遺址也是這類器物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