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里多尼亞堤堡文化中心(輔具)

語音導覽

播放進度

新喀里多尼亞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靠近澳洲和紐西蘭,主要的族群是卡納克人(kanak)。從19世紀中成為法國的殖民地,被法國統治了一百多年。20世紀晚期,新喀里多尼亞開始了一連串的民族獨立運動。

堤堡(Jean-Marie Tjibaou)是新喀里多尼亞民族獨立運動領導人的名字。他在1975年舉辦藝術節活動,透過文化展演和藝術創作展現卡納克人的文化,爭取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權益。後來,堤堡被反對勢力暗殺,為了紀念他,當地新建的文化中心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堤堡文化中心串連周邊的文教機構,是蒐藏和展演當代藝術的空間,也象徵卡納克人持續推動爭取主權的獨立公投與建國目標。

文化中心的建築,擷取了卡納克傳統家屋(家庭的家,房屋的屋)編織結構的元素,轉換成現代建築的形式表達。

現場的展示檯有3件3D列印的建築輔具,底部直徑都是30公分,高約40公分。從左到右分別是:卡納克傳統家屋、家屋的結構以及堤堡文化中心的展示間。

卡納克傳統家屋有圓錐形的屋頂,上面覆蓋當地的植物材料;底部是用木頭和泥土做成的基座。現場輔具是當地傳統家屋的其中一種款式。

卡納克家屋的結構,是先用植物的枝幹搭建縱橫交錯的主結構,再加上外層編織的結構。因此,現場的家屋結構輔具,一半做出主結構,另一半則是加上外層編織的樣子。

堤堡文化中心展示間的英文叫做CASE,因為外形渾圓,有人形容像一個雞蛋。它有大中小3種尺寸,每座高度在20到28公尺,大約是5到7層樓高。整個園區一共有10座展示間和3棟傳統家屋,彼此之間相互連接,呈現出卡納克村落的樣貌。

展示間的建築造形非常特殊,一根根豎立的金屬骨架和橫向的金屬支架先構成縱橫交錯的主結構,外面再加上一片片像百葉窗的木材面板。弧形的金屬骨架讓建築呈現渾圓流線的現代感,外層面板的橫向木條設計,讓建築通風並且與環境融合。

最特殊的是建築上方的結構向著天空打開,彷彿是未完成、還在生長,表示一種和斷裂的傳統文化之間的連結,也象徵持續發展的在地文化認同和權益爭取,也期待著未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