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進度
在人類發明織布技術以前,寒冷地帶的人們拿野獸的毛皮當作衣服,而在熱帶,人們的衣服是用樹皮做的。
在第二間展覽室,展示枱上就有一塊用樹皮做成的布料,叫做樹皮布。樹皮經過拍打或用棍棒反覆地搥打,最後變成像布一樣又薄又軟,是一種不需要紡織的布料。參觀的朋友可以觸摸、體驗它的質感。
樹皮布不但是古人利用自然資源的生活智慧,它還是研究上的重要主題。考古學者研究一種拍打樹皮布的石頭工具,認為樹皮布可能在六千六百年前就出現了。
還有研究發現,目前還在製作使用樹皮布的族群,包括臺灣、印尼以及太平洋島嶼等,都屬於南島語族。南島語族,也叫南島族群,他們目前使用的語言總數共有1200多種。包括了東南亞和大洋洲許多複雜的民族,分佈範圍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東到太平洋復活節島,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南島族群多半是用構樹當作樹皮布的原料(構樹,構造的構,是平地和丘陵常見的樹木)。而植物學研究發現南太平洋的構樹可能來自臺灣。語言學家則發現,只有東部南島語有樹皮布的名詞,而且這些地方都沒有和織布相關的用語。臺灣原住民族卻有樹皮布的相關語彙。
由於現代紡織品逐漸取代樹皮布,世界上許多樹皮布文化面臨消失的危機。幸好20世紀晚期,從夏威夷開始,有很多研究者和藝術家投入本土語言和傳統文化的復興工作,例如製作樹皮布。臺東的阿美族都蘭部落是臺灣再次振興樹皮布製作工藝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