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進度
在南島族群分布的海域上,因為拓荒開墾、通商貿易、人群遷徙,以及殖民擴張等,不同的人群持續地在海域裡進出、穿梭,人與物的流動,在南島世界交織出旅途的記憶,以及人群交會的多重歷史。
這個展示區有四個直立的螢幕,播放四支無聲的動畫短片。每一支都是學者們透過研究而理解的、關於南島世界重要的人或物如何交會的故事。
第一支影片討論的是5千年前,在臺灣溫暖潮濕的沿海出現了使用古南島語的人群。根據語言學推論,古南島語的源流在臺灣,透過史前人們往來東南亞島嶼之間,而擴散成為這片海域上的強勢語言。
第二支影片討論非洲馬達加斯加的祖先,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是11世紀時,當時位在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朝勢力相當興盛,來自婆羅洲的船員跟著王朝的商船去到了馬達加斯加島。
第三支影片的主角分別是稻米、構樹(構造的構,是在臺灣平地和丘陵常見的樹木)以及番薯。根據生物學的研究,臺灣稻米品種的基因有三個來源,有來自亞洲大陸溫帶沿海地區、東南亞熱帶地區,以及臺灣原生的稻米。
而構樹是許多南島族群製作樹皮布的重要原料(樹皮布是用樹木表皮做的布),但是除了臺灣以外的其他地方,構樹都只有單一性別,因此仰賴人工繁衍,也仰賴南島族群遷徙而得以擴散。
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番薯曾經在11世紀的時候進入大洋洲,後來又在16世紀跟著西班牙人的船隻橫跨大洋,抵達菲律賓的呂宋島,然後輾轉來到臺灣,成為最重要的糧食之一。
最後一支影片的主角,是17世紀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當時的總督揚.彼得斯佐恩.庫恩(Jan Pieterszoon Coen)的帶領下,公司建立起亞洲內部貿易網絡,因而迅速崛起並壟斷香料市場。然而,這種說故事的方式從歐洲的思維看起來是貿易擴張的歷史,但是從亞洲的觀點來看,則是一段殖民剝削的歷史。